PT-50 7U 车载应急有线传输综合业务系统
    发布时间: 2020-05-25 17:08    
车载应急有线传输综合业务系统包括局端PT-50 VM7U 型框架式设备、数字接线盒、模拟接线盒和远端PT-50 PU便携式设备,用于指挥中心与外场之间的连接,完成音视频、电话、E1及网络的远程引接,实现本地化程控电话自组网及通过数字中继或模拟中继接入上级交换网络,局端设备具备视频矩阵及会议电话的指挥调度功能,远端设备可相互。指挥中心对外场设备进行集中管理,引接方式可使用光纤或背负线。设备采用便携式机箱形式,机箱内部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根据不同使用需求配置不同的业务盘卡,满足各业务不同的使用规模。
PT-50 7U 车载应急有线传输综合业务系统

视频介绍 


产品简介

     车载应急有线传输综合业务系统包括局端PT-50 VM7U 型框架式设备、数字接线盒、模拟接线盒和远端PT-50 PU便携式设备,用于指挥中心与外场之间的连接,完成音视频、电话、E1及网络的远程引接,实现本地化程控电话自组网及通过数字中继或模拟中继接入上级交换网络,局端设备具备视频矩阵及会议电话的指挥调度功能,远端设备可相互。指挥中心对外场设备进行集中管理,引接方式可使用光纤或背负线。设备采用便携式机箱形式,机箱内部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根据不同使用需求配置不同的业务盘卡,满足各业务不同的使用规模。 


产品特点

*高可靠性
局端采用加固型抗震、防尘机箱,主控、电源采用双备份设计,板卡支持热插拔; 

远端设计为高强度塑料机箱,耐磨耐摔,密封防淋雨,携带方便,使用灵活。耐高温、防尘、便携式设备。 

*丰富的业务接口类型 

    FXOFXS2/4W E&MRS232RS485V35G703ETH、载波、磁石、音视频等; 

*传输接口品种齐全 

    E1接口、PDH光接口、SDH光接口、IP接口、HDSL接口等;

*程控交换功能 

支持SS7PRIR2V5数字中继协议,支持模拟中继协议,支持SIP软交换协议,支持DTMF和脉冲拨号,支持会议、录音、调度、排队等各项功能; 

视频拼接功能 

支持2*23*34*4的视频拼接,支持音视频同步; 

*  强大的网管系统 

通过NMS网管系统可以对设备进行完整的运行参数配置,使设备的维护变得简单有效; 

*  远端设备设计优点: 

 机箱内部双层结构,下层为线缆安放空间。线缆安放拿取方便,不易丢失损坏; 
*   设备采用220V供电,内置带浮充的锂电池,当220V丢失时可使用锂电池继续工作2小时; 
*    设备的固件和软件具备远程升级功能。


技术参数


E1接口
光接口(默认距离为40KM,设备支持20KM~120KM

接口速率:2.048Mbps±50ppm 
接口码型:HDB3码,符合G.703标准
接口阻抗:75Ω120Ω
帧结构: 符合ITU G.704G.706

抖动特性:满足G.742G.823标准


速率:1.25Gb/s ± 50ppm 

输出光功率:≥-15dBm

接收灵敏度:≤-35dBm 

光波长:1310nm/1550nm 

光接口连接器:FC单纤双向 

工作电源
*  以太网电接口

局端:220VAC±10%≤200W 

+24VDC±20%≤200W              
   
远端:
220VAC±10%≤30W     

速度:10/100/1000Mbps /半双工自适应 

协议:IEEE802.3IEEE802.1Q (VLAN) 

连接器:RJ45 

工作环境

*  物理结构

工作温度:-10℃~+55℃ 

工作湿度:5% ∼ 95% (无凝结) 

储藏温度:-40℃~+85 

振动:符合GJB150.16A-2009的规定;

湿度:符合GJB150.9A-2009的规定; 

局端尺寸:483mm*310mm*407mm 

重量:≤30kg   

防水等级:IP66,能抵抗对外壳从任何方向强力喷水;

机箱符合: GJB 150.16A 车载电子设备标准; 

远端设备尺寸:定制化加固机箱;

重量: ≤3kg 


*  HDSL接口
 音视频接口指标 

国际标准 :  ITU G.992.1 

传输线数 : 一线对 

传输速率 :  128Kbps—15Mbps 

调制模式 :  TC-PAM 

通信模式 :  全双工,回波抵消 

环路电阻 :  740Ω 

传输距离 : 8km/TGE-701轻型被复线 


单板接口类型:4路双向高清视频SDI 

单板接口数量:4组双向音视频

高清视频编/解码格式支持H264/H.265视频最 

大分辨率支持1920*1080@30fps 

音频编码和解码模块提供对ACC式的音频编解码功 


产品应用





       图一:中心局和远端站点的连接网络



                                                      图二:远端设备点对点应用